A、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可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
D、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
A、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
B、指导正确实施手卫生、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
A、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C、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标识明确,应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
D、处置室、设备间(物品准备间)、病区(室)、污物间、标本存放间、患者配餐间、患者活动区
C、接诊、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1000mg/L。
D、接诊、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2000mg/L。
所有发热或/和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均应分诊至发热门诊,必查(C)
10.接诊、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时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器械,用后的处置措施错误的是(C)
A、立即使用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规范清洗消毒或灭菌。
1.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防控策略有(ABCD)
A、医疗机构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
C、对发热门诊患者、门急诊疑似新冠感染患者,均应当进行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在排除新冠感染前,患者可自由离开。
D、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
4.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集、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ABD)
A、应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C、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诊疗不同患者时根据情况可不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D、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际情况,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1.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
3.发热门诊接诊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冠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要先转往定点医院,再逐级报告。(×)
4.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操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5.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进入密闭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6.对新入院患者落实“应检尽检”要求,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房,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7.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病毒载量高,传播途径也发生了改变。(×)
8.医疗机构应实施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把好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检测体温,出示健康(行程码),检查口罩佩戴情况。(√)
9.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的新冠患者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现难,防控难度大,目前的防控措施和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无效。(×)
10.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