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基层医疗的“健”行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7 18:46:51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即日起,大河健康报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报道医疗卫生领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火热实践,生动展现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工作实绩。

  近年来,河南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深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眼于“县强、乡活、村稳”,通过各种机制力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对接三甲医院形成联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河南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推动健康中原建设、推动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68岁的孟庆风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里营镇刘苑村卫生室的负责人,从事基层工作50多年来,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求医的患者前来,孟庆风都是随叫随到,最多的时候她一夜起来了6次。

  几十年来,刘苑村卫生室只有孟庆风一个医生。儿子、儿媳在县城工作,丈夫在县城照顾孙子、孙女,家里就孟庆风一个人,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就被病人叫走,回来时饭菜早已凉透。

  2006年51岁的她不幸患癌,儿女们曾劝她安度晚年,不要那么拼,孟庆风却说:“我也曾想过休息,但村里有一千多口人,如果我倒下了,这些乡亲生病了怎么办?”就这样,她一边工作一边抗癌。有人曾问:“是什么支撑你在基层坚守50多年?”孟庆风说:“能保护一方老百姓,就有了坚持的力量。”

  一个人、一间屋,面对的是几百甚至上千人,孟庆风的故事是扎根在河南基层医疗行业31万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一个折射,也是曾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缩影。

  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们悉知周边群众家常冷暖,哪家有孩子要打预防针,哪家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哪家有人患有慢性病,他们都了如指掌。一名基层医生不仅要负责乡邻日常疾病的诊治工作,更承担着急症诊断、急创处理、转诊治疗等服务,起着为后续治疗赢取时间的重要作用。

  强基层,一直是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让老百姓更多地前往基层首诊、就诊,不仅有助于加快实现分级诊疗,也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必然要求。

  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怎样深化医保改革?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力?在人民网开展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医疗卫生”在十大热词中关注度排名第六。“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也被作为工作重点写入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革举措一直以来覆盖医疗卫生各方面顶层设计中,这其中,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关键词。利用分级诊疗制度,可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患者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论是对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是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成高质量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深入推进医改实施方面多次出台相关政策。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科医生制度开始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在我国正式实施;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并于2019年2月开启社区医院建设工作;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于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标准提出并优化了一系列指标要求,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的80%;在诊疗病种方面,至少要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50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急诊急救服务方面,医务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腹腔穿刺术;发热门诊、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逐渐出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这些工作从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直接的需求起步,围绕基层、服务基层。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基层医疗服务也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和转型。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河南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一路走来,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更有闯关之难,但相较从前也有了三方面高质量之变:“人才培养系统化、技能设施先进化、家庭医生首诊化”。

  全科医生是为基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数量和质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数量少、下沉难、留不住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瓶颈”,也是医改的“痛点”。之前的基层医生,很多是由村医、赤脚医生所担任,他们有一定的医术,但也存在着人员年龄断层、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网络建设不擅长等难点。

  人才不稳,基层不牢。为改变基层医卫人才缺乏现象,河南2010年启动农村订单定向生招录工作。经过5年医学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2018年下半年首届500多名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回到基层服务。

  “河南省首批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先到乡镇卫生院报到、入岗入编,3个月后进入大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均已具备执业资质,作为首批政府订单式打造的全科医学火种,已如约到签约单位报到上班。”时任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良启表示,河南省高度重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与使用工作,首批定向医学生的到岗率达96.6%,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2010年以来,河南已有2130名西医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他们通过院校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全科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成立全科医生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把全科理念播撒在所服务的地方,也影响着当地医生及群众。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只是河南一直在实施的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中有关人才引进计划的一项,其他还包括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在对基层卫生人才在职培训方面,河南实施了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6项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4140名基层医师,同时还采取驻点和巡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帮扶支援。

  2023年计划:将持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新一轮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开展基层卫生骨干在职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5万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推动落实“乡聘村用”制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培训。

  长期以来,老百姓看病总爱一窝蜂地往大医院跑,基层医院门可罗雀。除了人员技术外,资源配置、医疗硬件、科室设置很难和大医院相比是很大的制约因素。

  “现在不一样了,俺这儿的卫生院也能拍CT、化验血,可方便了!”郏县安良镇中心卫生院的患者欣喜地说。

  2019年5月,郏县被确认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随后,郏县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3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7家标准化村卫生室、5家民营医院等共同形成了郏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卫生院配备巡诊车,每个月至少10天下村,车上配备有生化分析仪、B超机、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医疗设备,“检查检验能力相当于一个二级医院”,郏县安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郭浩说,集团总医院设有影像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直接下连基层医疗机构,实时检查、实时结果传输、实时会诊。目前,全县已经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收费标准还是基层就诊的标准。

  为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河南一直在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扩容下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2019年36个县被纳入全国首批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202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县域就诊率达到90%。截至目前,河南省103个县(市)组建了179个紧密型医共体,县带乡,乡管村、县联市,县域整合一体、资源共享,为全国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河南方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梅遂章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基层的诊疗设施和技术技能有了很大的改善,CT、彩超等检查设备已成标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麻醉机、呼吸机等设备在基层也十分常见,以前基层医生的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在很多地方成为历史。

  “经过李文涛医生一年多的治疗,我现在恢复得越来越好了。”洛阳市嵩县城关镇的一位肺癌患者,提及的李文涛医生是一位90后,但却是卫生院微创介入手术的“扛把子”。

  洛阳市嵩县城关镇中心卫生院作为一家以中医为基础的镇级卫生院,微创介入手术一直是较为薄弱的领域,自打李文涛担任科室主任后,该卫生院的肿瘤微创介入科在嵩县有口皆碑。“嵩县地处山区,希望家乡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李文涛说。

  为使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干有目标,建有标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就房屋、设备、床位、人员、信息化等制订的相关标准,河南省全力实施相关建设。据2022年年底的数据:全省新增328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累积已有2548所服务能力达标,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面达标;新增333所(其中乡镇卫生院27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社区医院标准,累计879所建成社区医院。

  2023年计划: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研究制定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落实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以往,乡镇常被人诟病的问题是公卫服务难落地,如今,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许多地区老百姓距离卫生院的“一百米”问题得到解决。

  曹桂芳是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为了让群众了解并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享受相关惠民政策,她自制横幅,利用村委喇叭广播、发放宣传页等形式进行宣传。

  八陵村88岁的苏大爷长期住在女儿家,曹桂芳带上家庭签约服务协议书去了几次,他都避而不见。曹桂芳得知苏大爷担心的是“签而不履约”,便时常过去为其量血压、测血糖,叮嘱他按时吃药。久而久之,苏大爷一遇到头疼脑热的问题,便会主动找曹桂芳,她的耐心和细心也打动了苏大爷,签约终于达成。在曹桂芳及家庭医生团队的努力下,给当地老百姓带去了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6年3月,河南省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在焦作市、新密市和10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启动健康签约服务试点。2017年,河南省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采取“3+N”的团队服务模式,即“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医生+N”,N可以是专科医生、上级医院、社区工作人员等。签约后,签约家庭和个人就多了一位医生朋友,可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如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诊断慢性病的治疗、预约服务、家庭出诊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除此之外,对于空巢老人、行动不便、慢性病患者等可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等。

  此前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分级诊疗实施之日,乃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之时。分级诊疗模式有四:一是基层首诊,二是双向转诊,三是上下联动,四是急慢分诊,这其中关键是基层首诊。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基层首诊”的重要举措。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开展基层医防融合试点,探索组织管理、服务团队、服务流程、信息系统、绩效管理“五融合”,河南的全科服务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梅遂章表示,基层医生的服务方式较从前有所转变,以前是坐等患者上门,现在是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深入基层,如到社区、乡村等进行义诊,开设健康科普服务,给老弱群众健康检查,为行动不便人群定制入户体检、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等。

  2023年计划:持续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建立完善基层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督导系统,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

  让基层百姓获益,助基层医疗发展,新时代更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民日报2月27日刊登评论《让更多基层医生留得住、有发展》,提出“在持续深化医改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和优化制度供给,让基层医生队伍更稳定,扎根基层更安心,这就需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待遇、专业培训和配套激励措施,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提升基层医疗人员归属感”。

  “留住人才是建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

  密织一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促健康、强医疗、重基层、抓改革、求创新、守底线”也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2023年的发展规划。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出,2023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按照基层卫生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思路,推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政策,实施健康发展指标综合评价,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两个允许”及职称晋升激励政策,落实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力度。同时着眼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加大提升,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

  在通往全民健康的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是坚守者、发光者、奔跑者。秉承着激发基层医生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展示新时代奉献坚守的家国情怀,引导群众更多利用基层医疗资源,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河南日报社主办,大河健康报社承办的“健康中原·河南基层好医生”评选表彰活动又将在这个春日迎来第四届,让我们共同期待那群如同种子扎根泥土却散发出生命之光的基层好医生。

  春在烟火升腾处,梦在山河奔流间,健康与希望,坚守与信仰,是每一位河南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者与参与者心里溢满的暖,眼底永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