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之医疗器械
发布时间:2023-06-26 10:47:32

  编者按: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于4月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在武汉开幕,会期4天。“大健康”系列科普片将全面介绍大健康理念,本期走进《大健康之医疗器械》。

  在历届健博会上,医疗器械展厅都是新奇玩意儿扎堆的地方。在人们日常的医疗活动中,各种大大小小的医疗器械更是随处可见,从普通的听诊器到高端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从可以在血管内自由穿梭的纳米机器人,到可以“隔空问诊”的远程诊疗系统,医疗器械的发展一直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展开。

  相比过去几十年,今天的科学技术可谓日新月异,这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些新技术的出现甚至超越了人们以往的想象。

  就拿现在已经不再神秘的手术机器人来说,这项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装备,从1985年问世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迭代升级,每一次进步都有不同技术的加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5G通讯的进步,手术机器人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外科专业,并实现更高的手术精准度、灵敏度及智能远程控制。从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减小人体损伤、病灶部位的精准治疗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是临床对医疗器械研发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医疗器械技术革新的趋势。

  献血前要空腹吗? 献血后会身体虚弱吗?这9个献血知识要了解! 世界献血者日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符合国家政策的退耕还林还草、按照国家政策和标准建设的防护林和绿色通道等,按照林地、草地管理,禁止纳入整改复耕范围。

  今年4月,中国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风乌”,首次实现在高分辨率上对核心大气变量进行超过10天的有效预报。不少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只要人类社会的化石燃料消耗不减少,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正值荔枝季,这种清香甜美的水果广受人们喜爱。但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却不宜贪多,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家住沈阳市的赵毅一次性吃了一大包荔枝后,突然头晕目眩,去医院就诊后被医生告知,这是“荔枝病”的表现。

  本项科研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铰链部位中的折扇形矿物硬组织所蕴含的跨尺度耐疲劳设计原理。这种兼顾变形性和耐疲劳性的跨尺度设计原则,有望为未来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创制提供崭新思路。

  目前,判决已生效,陈某已将赔偿款赔付至“未爱绽放”专项基金,并已完成第一次志愿服务修复公益损害。2022年12月12日,案件被移送至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检察官审查案件后认为,人脸信息具有高度的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陈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曾给我国带来高温热浪、洪涝和干旱等影响。

  这种兼顾变形性和耐疲劳性的跨尺度设计原则,有望为未来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创制提供崭新思路。

  加工环节是粮食损失浪费较重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粮食综合利用,实现粮食利用最大化。

  在琶洲实验室,记者见到了相关AI戒毒设备。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琶洲实验室和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实地采访,了解正在进行中的AI戒毒技术。

  6月23日,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提到,6月22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9℃以上的高温天气,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1.1℃,突破6月历史极值(6月观象台极端最高气温为40.6℃,出现在1961年6月10日)。

  这几天,华北、黄淮一带高温发展迅猛,许多地方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23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持续高温天气成因有哪些?何时结束?北方为何热过南方?

  北京时间6月21日22时58分迎来夏至节气。该时节天气炎热,暴雨频繁。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是北半球夜最短、昼最长的日子。

  付巧妹作为国际古遗传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在本次评选中从全球250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副研究员领衔完成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息,这使得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得以实现。

  记者20日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近日,天宫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完成在轨安装任务,该院801所首次采用“换气”的方式完成电推进系统推进剂氙气的补充。

  6月20日11时1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不含金属的、类似果冻的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和坚韧,同时可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