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肖寒 王蹊)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在做客新华网2020两会特别报道时表示,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应该全面提高医疗器械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
于清明:总的来讲,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世界各国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举国调动各方面资源,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举措,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作为医药央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国药集团勇挑重担,充分地发挥了医药行业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
疫情期间,医药物资调拨数量巨大、品种繁多,涉及的地点、机构广泛,任务艰巨而繁重。作为医药行业的国家队、主力军,国药集团不负重托,从药品疫苗研发攻关、应急生产、医疗救治、综合保障四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其中,中国生物的北京和武汉等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分次检测试剂和抗体检测试剂盒,提出了康复者血清疗法,研制了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目前所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主持人:经过此次疫情,您认为今后应该如何完善我国医疗资源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设?
于清明: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持续的国家医疗物资储备体系,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国家、省(区)、市、县的多层级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发展央储、地方储备、个性化储备相结合的模式;二是增加中央和区域储备的预算,加大储备模式的投入,丰富技术储备、产能储备和信息储备,实现储备的多元化,完善医药物资供应链的信息建设;三是在储备制度中,进一步明确事权;四是会同企业共同制订储备标准和流程,并建立完善相关信息管理的制度。
主持人:在这次疫情中,国药集团承担了比较重要的疫苗研发工作。最近有哪些最新进展?
于清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式依旧严峻,迫切需要新冠疫苗的快速上市和预防接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在疫苗研发中,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设施是一项关键内容。当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缺少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影响了应急状态下的疫苗研发效率;二是企业已经建成的高等级生物安全设施投入生产存在困难,影响了疫苗的规模化上市。生物疫苗的科技含量、技术标准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非常严谨、严格。它是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要加强监管、严格监管。
主持人:对于医疗器械来说,拥有核心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是关键,您认为未来应该如何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于清明:现在全国有18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医疗器械实现自主生产,少部分高性能医疗器械依赖进口,有些医疗设备里面的某些关键的零部件还需要进口。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行业的扶持力度,联合攻关,把这些堵点、卡点、难点解决,助力我国医疗器械长远发展。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一系列许可制度,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急需做到核心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这就需要政府针对核心的零部件,从研发、生产到使用,进行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政策支持。
我的建议是,一是从研发资金、人才培养、税收、产品推广、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系统性支持;二是摆脱对传统设备的惯性依赖,鼓励医院优先使用自主研发的替代产品,同时保持良好的引进外资的环境,鼓励外资到中国来投资;三是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相关采购招标使用上,进一步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市场氛围。
于清明:我们应该聚焦医疗器械产业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一主业,依托健康中国战略,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优势,发展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的中医药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